通威入局颗粒硅,棒状硅与颗粒硅之争再起波澜?

在光伏行业的众多谜团中,关于技术路线的争议从未停歇。TOPCon与BC、210与182的尺寸之争,以及棒状硅与颗粒硅的未来走向,一直是投资者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近日,一则消息在光伏圈引起了轩然**:通威旗下的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环评公示宣布将涉足颗粒硅领域。

通威在公示中将其新产品命名为“粒状硅”,尽管名称有所差异,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实际上就是目前由协鑫科技独家供应市场的颗粒硅。这一决定打破了棒状硅与颗粒硅两大阵营的平衡,引发了广泛讨论。

根据乐山日报刊登的《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永祥新能源二期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通威将在乐山市五通桥区新型工业基地内建设新项目。项目总投资4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增1万吨/年高纯多晶硅生产线和1万吨/年粒状硅中试线。这一举措标志着通威正式进军颗粒硅市场。

公示文件中的描述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项目将采用硅烷法生产粒状硅,这与协鑫科技颗粒硅的生产技术路线一致。同时,文件中提到的“流化床法粒状硅”与《流化床法颗粒硅》国家标准相对应,进一步证明了粒状硅即颗粒硅的事实。

对于通威为何选择此时进军颗粒硅市场,业内存在多种猜测。一方面,颗粒硅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新兴技术,具有显著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其市场竞争力不容忽视。另一方面,通威作为棒状硅的龙头企业,此举或许意在通过技术多元化来巩固其市场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通威此次技改项目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通过改造现有硅料产线,新增两万吨硅料产能仅需4亿元投资,远低于新建棒状硅或颗粒硅产能的成本。这显示出通威在硅料生产领域的深厚底蕴和高效运营能力。

然而,通威进军颗粒硅市场的决定也引发了棒状硅阵营的担忧。作为棒状硅的领军企业,通威的这一举动无疑给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其他棒状硅生产商是否会跟随通威的步伐,转而投资颗粒硅项目,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早在通威宣布进军颗粒硅市场之前,市场上就已经多次传出通威拥抱颗粒硅的消息。这些传闻并非空穴来风。通威永祥高纯硅烷气项目的成功建设,以及随后招聘颗粒硅技术人员的举动,都为通威进军颗粒硅市场埋下了伏笔。

对于通威此举,协鑫科技方面表示,流化床技术是公开的技术,但如何低成本、高品质、规模化的生产才是核心和关键。协鑫科技在过去多年中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颗粒硅技术的研发和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利。因此,协鑫科技对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商业秘密充满信心。

尽管如此,通威进军颗粒硅市场的决定仍然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光伏行业的技术路线之争或将持续升级。而对于投资者和消费者而言,选择更具性价比和竞争力的产品将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超人手游网 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64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